影汇坊特稿 2024年青葱计划( huà)“成为导演之前——电影的现( xiàn)实与虚构”电影大师班及( jí)影展系列活动,前些日子( zi)在北京举办。活动聚焦电( diàn)影与科技在现实与虚构( gòu)中的关系,探索互为镜像( xiàng)的矛盾统一中,如何为新( xīn)生代电影人打开了不同( tóng)维度的道路,共同发现未( wèi)来更多创作愿景,助力中( zhōng)国电影和青年创作者提( tí)灯前行。
作为继蒂尔达·斯( sī)文顿之后的第二位青葱( cōng)国际大师,日本导演是枝( zhī)裕和应邀前来开展了电( diàn)影大师班课程,为更多青( qīng)年创作者答疑解惑,一同( tóng)进行跨越代际的创作共( gòng)创,从过去的经验和变革( gé)的碰撞中找寻电影创作( zuò)的新解法。
影展首日的开( kāi)幕影片来自「大师重温单( dān)元」的《步履不停》,由青葱大( dà)师是枝裕和执导和编剧( jù),曾经荣获第3届亚洲电影( yǐng)大奖的最佳导演等奖项( xiàng)。是枝裕和的作品风格朴( pǔ)实,充满人文主义色彩,《步( bù)履不停》将镜头聚焦在看( kàn)似平常但其实暗藏波澜( lán)的家庭生活题材,用隐晦( huì)和含蓄表现真实又深刻( kè)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想( xiǎng),呈现出了东方美学的特( tè)点和魅力。

在是枝裕和的媒( méi)体采访环节中,他详细阐( chǎn)述了自己的电影创作理( lǐ)念,及其对年轻导演的培( péi)养的看法。他首先强调,虽( suī)然观众在他的作品中感( gǎn)受到的“松弛感”与他的人( rén)生观有关,但他并不刻意( yì)追求单一的信息或主题( tí)。相反,他致力于创造丰富( fù)多样的场景,以此表达他( tā)所认同的价值观。他指出( chū),家庭是他创作的核心主( zhǔ)题之一,但家庭成员之间( jiān)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 hé)关系,这使得家庭剧的创( chuàng)作具有挑战性。每个角色( sè)在不同关系中展现出的( de)多面性是他关注的重点( diǎn)。

在谈到青葱计划时,他表( biǎo)示,日本也在积极寻求如( rú)何培养年轻导演的问题( tí)。他亲身体验了中国对于( yú)年轻电影人的培养,尤其( qí)是在北京的大师班上,与( yǔ)学员们的互动令他感到( dào)亲切。他提到自己在大学( xué)教授电影课程,并且已有( yǒu)多届学生毕业进入行业( yè),表现出他对年轻创作者( zhě)的支持与期待。他相信,通( tōng)过现场工作,年轻人能更( gèng)好地理解拍电影的复杂( zá)性和魅力。
针对现实题材( cái)的创作,是枝裕和分享了( le)自己的经验。他认为,虽然( rán)他的作品中有许多社会( huì)问题的探讨,但他并不拘( jū)泥于“忠实于现实”。相反,他( tā)强调了想象力在创作中( zhōng)的重要性。他提到,选择题( tí)材时,不同的叙述角度会( huì)影响故事的展现。他以《无( wú)人知晓》为例,表示在处理( lǐ)社会问题时,更重要的是( shì)如何通过个人视角表达( dá)出更广泛的社会现象。他( tā)承认,今天选择现实题材( cái)变得更加困难,因为社会( huì)问题的复杂性和观众的( de)多样性。

《无人知晓》
当被问( wèn)及日本在培养年轻电影( yǐng)人方面的经验时,他指出( chū),虽然日本的系统并不完( wán)善,但政府和一些文化机( jī)构正努力提供资金支持( chí)。他强调,真正的人才培养( yǎng)需要在实际拍摄现场进( jìn)行,年轻导演必须在实践( jiàn)中积累经验。他分享了自( zì)己带领学生进入片场工( gōng)作的经历,认为这种耳濡( rú)目染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shì)。
在谈到短视频和AI对电影( yǐng)行业的冲击时,是枝裕和( hé)表示,虽然他对此感到担( dān)忧,但他坚信电影独特的( de)观影体验无法被短视频( pín)所替代。他认为,电影应提( tí)供一种深度的情感体验( yàn),让观众沉浸于故事中。他( tā)强调,作为导演,他的目标( biāo)是创作只能在电影院中( zhōng)欣赏的作品,这种观影体( tǐ)验是短时间视频无法提( tí)供的。

《步履不停》
对于新人( rén)导演的建议,他指出,模仿( fǎng)大师是常见现象,但找到( dào)自己的风格则需要不断( duàn)实践。他相信,只有通过不( bù)断创作,导演才能在无意( yì)中发现自己的作者性。这( zhè)一过程可能是自然而然( rán)的,随着作品的积累,观众( zhòng)和创作者都会看到其中( zhōng)的独特之处。
最后,他反思( sī)了自己早期拍摄纪录片( piàn)的经历对后来的剧情片( piàn)创作的影响。他表示,虽然( rán)自己拍摄纪录片的时间( jiān)不长,但这段经历让他意( yì)识到镜头的双重性,既能( néng)揭示事物的本质,也可能( néng)带来某种暴力性。纪录片( piàn)教会了他,镜头是用来发( fā)现而非仅仅表现已有的( de)认识。这一理念贯穿于他( tā)后来的电影创作中,使他( tā)在讲述故事时更加关注( zhù)细节与情感的真实表达( dá)。

《小偷家族》
作者/编辑:甄子( zi)